说到教育,德国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国家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中超过二分之一的德国人就像是一枚枚的奖章诠释着德国教育辉煌的成就。而作为人生启蒙的德国幼儿教育,更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样的幼儿教育,使得德国宝宝们能在之后的人生中后劲十足?让我们走进德国幼儿园,看看德国的教育工作者们是如何让孩子们真赢在起跑线上。
首先,德国人特别重视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在德国幼儿园,不论是大一点的孩子,还是刚刚蹒跚学步的宝宝,都要独立自主,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例如,当孩子们刚刚能拿稳勺子时,便要开始自己吃饭,大一点的孩子要和老师一起在饭前摆放餐具,饭后还要自己把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
在活动结束后,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把玩具整理好,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即使爬着也要将自己的东西放回规定的地方。除了在生活方面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外,德国的幼儿教育还非常重视孩子独自做决定、独立思考以及判断的能力。每天上午,孩子们会自己决定参加什么活动(如绘画,唱歌,踢球,开小汽车等),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有时听起来甚至有些离谱的建议。并且,这种独立能力也包含让孩子独立判断并解决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老师们在对待孩子们的过程中,更偏向于引导,避免以命令的口吻来决定孩子们的活动和安排。例如在德国幼儿园,吃饭之前,通常会有唱歌的活动,老师们总是会问孩子们想唱什么歌,然后让提议者开头,大家一起参与。老师们还会细心地将孩子们的活动安排记录在黑板上,这样父母们能够直接看到,孩子们一天的各种活动,以及活动的倡议者,和活动安排。一步步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和独立。在德国幼儿园对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过程中,孩子们会体会到老师对于他们能力的充分信任和尊重,并在可控范围下鼓励他们进行冒险。
之所以说是可控的,是因为,看似随意而无章的背后,处处体现了一些德国教育者们的“小心机”。例如,在就餐问题上,德国幼儿园在教育方案中早有提到:“早餐我们以一种健康的、多样的、自助餐的形式提供,儿童可以而且也应该独自取用。儿童要自己决定,他想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和谁一起吃。这样设计的早餐情境有助于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在一个小团体的范围内体验到尊重自己的需求,独自做出决定,发展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再比如,关于让儿童每天自己选择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方案里也早有提及:“在每天举行的儿童会议上(Kinderkonferenz),老师们会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和自主选择权利,每一项活动和安排,孩子们都可以自己提出想法和过程的安排,再和老师和其他孩子民主协商完成。
相比之下,国内的孩子们在学英语、上课外补习班、接受提前文化教育的同时,德国孩子得到的却是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团队协调的能力。那些早早传授的知识,孩子长大后自会轻而易举地获取,而已受损害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日后又该从哪里找回来呢?
维护孩子们与生俱来地对于生活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的能力和兴趣。看似轻松和欢乐的背后,其实凝聚着的,是德国教育者们多年的儿童成长研究和对儿童成长过程中挖掘自身潜力的尊重。与德国相比,高呼着“赢在起跑线上”的我们,会不会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了呢?